为何我们还需要读书会?
在全民阅读浪潮的推动下,读书会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爆棚趋势。如今,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内的各大城市里,各式各样的读书会,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据调查,仅在上海,目前就有大大小小的读书组织3万多个,小有规模、较为知名的读书会近百家,在北京地区,活跃度较高的读书会150 家左右。
大大小小的读书会,其中有以学术文化为主题的,有以精英阅读为主题的,有以女性意识为主题的,还有以经济为主题的,等等,名目不一。这些主题各异的读书会因创办人的兴趣而不同,那些创办人中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精英白领,还有的是在校学生等等。他们因热爱阅读,热爱分享,相聚在一起。
这些读书会,虽大多来自于民间组织,却同样承担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每座城市、每个社区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虽然读书会表面热闹非凡,但其背后的艰辛和困境,也让很多读书会难以为继,本期探析读书会现状,希望为迷雾中的读书会梳理出一个思路。
读书会让阅读具有广度和深度
读书会引导的不仅是人们对阅读的追求,更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精神的探索。读书会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让阅读因为互动和交流变得具有广度和深度。
不久前,知乎上有一个叫作“读书会”的话题,有5707个人关注了该话题,并提问了390个问题,其中有62个精华问题以及回答。在这62个精华问题中,大多问题都是关于读书会如何创办和运营等问题,其中有一篇回答了“樊登读书会怎么样”问题——“我眼中真实的《樊登读书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赞扬。
此文之所以受人关注和赞扬并非是作者提出了关于读书会的建设性意见,也非直接给出对樊登读书会的褒贬,而是讲述了他本人自从加入读书会后,自己和生活的改变。首先是他本人通过读书打破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事业瓶颈期;其次通过运用读书会里讲的方法,与家人的关系和谐了很多。这也是为何该篇回答受到那么多人关注和赞扬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参与读书会,就是认为通过阅读提升改变现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参与读书会。而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为人所熟知的读书会有“樊登读书会”“同道学园”“一起悦读俱乐部”“爱思想读书会”“深圳读书会”“思南读书会”“凤凰读书会”“无趣读书会”“幸福读书会”“星期天读书会”等等。这些读书会一年举办上百场的活动,既满足不同年龄段、文化层的受众,又将公共服务发挥到极致,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读书会究竟为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呢?第一,在读书会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对于很多人而言,阅读并非难事,最难的是如何选书,如何挑选一本好书,或者是一本适合自己的书。除了特定人群的读书会,大部分的读书会都免费向读者开放。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参加读书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第二,在互动中学会交流。过去人们一般只有看书、听讲座等等单向传播的学习方式,为何我们还需要读书会呢?读书会与这些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互动,好的读书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带来了与人交流的方式,让人学会在平等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聆听他人的思想。第三,从泛读到精读,读书会可以打造形式各异、层次梯度的活动。读书会里的书友既可以信马由缰高谈阔论,也可围绕一本书、一个领域的话题深入探讨,让阅读引领思考和创新。第四,多元化的读书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正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读书会也更加多元,不仅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专业读书会,还有从泛读到精读的多层级读书会。
多元化的读书会你会选哪种
目前人们所熟知的读书会大概分为4种:一是政府发起的读书会;二是民间组织的读书会;三是依托于高校由教师创办的读书会;四是名人创办的读书会。由于这4种读书会的创办者不同,其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读书会,其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人们所熟知的读书会大概分为4种:一是政府牵头发起的读书会。此类读书会不仅经费、人力充足,还能引发其他商机。如“思南读书会”,缘起承办上海书展部分的国际文学周活动,由此引发一年365天,“文学周”之外的日子怎么办的思考,“思南读书会”品牌就此诞生。
该读书会由上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思南公馆承办。“思南读书会”自2014年2月15日首期亮相以来,3年累计举行百期活动,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在此与读者面对面。
值得一提的是,因活动的关系这几年售出的图书销售额近100万元。不仅如此,思南公馆因为引入思南读书会,周边的商家生意人气更旺,许多文创产品也特意选址在思南公馆商圈开店。
二是由爱书发烧友自发组织的民间读书会。这类读书会因数量多,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流读书会,但却存在经费短缺和人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想要维持周转,就得另辟路径。目前,民间读书会的运营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给自足的运营模式,如南京的“金陵读书会”有两种模式值得借鉴:一是采取AA制模式运营,每周三“金陵读书会”都在一家悠仙美地餐厅举办活动,前来参与的书友自行点用30~40元左右的餐饮,凑足餐厅包厢的最低费用;二是与街道合作,“金陵读书会”的周末专场是在梅园街道的梅园书房举办。据“金陵读书会”创始人之一许金晶说,与街道合作既能免除场地费,还能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样灵活的运营模式也让“金陵读书会”成为比较长寿的读书会,创办已近9年时间。
除了与街道合作,一些读书会还与书店、咖啡馆合作。如“星期天读书会”一路“蹭”到底,从2011年底至今的100多期活动场地费都是免费,社会资源的支持是读书会办下去的重要保障。
另一种是政府半资助型运营模式,如“悦的读书会”,该读书会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阅读活动。这种与政府合作的模式既能使读书会长久走下去,还能获得盈利。
三是依托于高校由教师创办的读书会。这类读书会由于依傍高校和教师的丰富资源,有着自己的运营模式。如“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的一名老师创办,但它并不只是针对青年学生和中青年教师,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一家读书会。“群学书院”的金牌活动是一项盈利的活动,即不定期推出文化游学活动,每人收取相对可观的学费,以保证读书会正常运营。据读书会负责人陆远说,刚开始做读书会时,想与学校捆绑在一起,但做了游学之后,发觉无论整个大的环境、形势,还是基于我们个人社会身份的考虑,都不宜与学校捆绑在一起,因为太局限;另外,“群学书院”也与南京当地宣传部门合作,定期在永慕庐举办人文社科沙龙,成为当地一个有标志性的读书会,也是南京地标性的文化名片。
四是名人创办的读书会。如人们所熟知的“樊登读书会”,是由央视节目主持人、MBA资深讲师樊登于2013年末创办,以其创始人名人的身份,获得关注和追捧。该读书会是一款以会员制运营的读书会,目前会员人数超过100万,是众读书会中用户较多,且书友中认可度较高的一家读书会,而其会员制运营模式也让其他读书会争相模仿。
用情怀支撑的读书会可以走多远
大部分的读书会创始人在创办读书会之时,都是怀着一颗热爱阅读、热爱分享的心来做,更是一种情怀支撑着他们走过困境,走过低潮,但光有情怀是不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读书会渐行渐远,有的读书会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当我们了解读书会的各种运营模式后,不难发现,能否办好一个读书会,与经费充足并没有直接关系。不管是主流读书会还是非主流读书会,办好读书会,花费最多的还是创办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读书会自身的定位,决定读书会持久发展。
2011年“星期天读书会”成立,创办之初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因创办者的兴趣而做,但由于创办时间已有5年,两位创始人除了读书会各自有本职工作,在心力和精力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近一年来,该读书会已经大大减少了各类读书活动,目前,在长期活动方面只保留了与上海徐汇区图书馆的合作项目,即每月在徐汇区图书馆举办一个观影活动,所放的电影都是有原著的,以此来引导人们的经典阅读。此外,每月还有一场其他活动,但这是不固定的活动。据“星期天读书会”创始人之一安小羽透露,因没有固定的场地,以及经费、人力的不足,读书会每个月只能准备一到两场活动。
总体而言,“星期天读书会”最大的问题是经费的问题,但也有一些读书会面临的是其他问题。
对于读书会而言,活下去固然很重要,但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大部分的读书会的创始人认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重要。为理想的阅读和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工作,这也是很多读书会创始人的初衷和理想,也是支撑着他们和读书会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对于“金陵读书会”而言,读书会与理想状态还有些差距,该如何平衡读者的广泛参与性与讨论的深度性,是许金晶等创始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读书会不仅仅只是引导人们参与阅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探讨人生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属于精神范畴。许金晶说,目前读书会的活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活动主讲人还是读书会的理事成员,能够作为主讲人的书友比较少;二是由于资深书友较少,读书会互动过程比较薄弱,讨论的深度不够。
其实,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一个让大家有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的活动,让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让参加读书会,就像喝一杯茶一样的简单,让读书分享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虽然有一些读书会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也有一些读书会却风生水起,越做越有干劲。如“群学书院”,陆远透露,未来该读书会除了保持永慕庐论坛和开辟新的游学地点之外,还会设计一些衍生品,如读书会的书签等等。此外,读书会还与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设立专柜陈放和销售。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会不断涌现出成为“书香地标”,成为真正的文化风景。